地铁 车站安检门应用案例

地铁 车站安检门
随着世界范围内各类恐怖袭击事件的不断发生,公共安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我国正在快速发展地铁,至2015年,运营里程将由现在的1000公里左右增长到4000公里以上。发展地铁给人们带来了出行的便利,同时也潜藏着威胁和风险,加强地铁安检措施是防范恐怖袭击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目前技术手段亟待升级的环节之一。地铁安检包括对人体本身和随身物品的检测,检测目的是发现潜藏的武器、爆炸物、放射性物质乃至生物化学制剂等可能用于恐怖活动的危险物品。
下面列出了地铁遭受恐怖袭击的典型案例: 1、日本东京地铁 1995年 恶性投毒事件 死人人数12人 约5500人中毒 1038人住院治疗 2、韩国大邱市地铁 2003年 恶意纵火 134人死亡 136人受伤 3、俄罗斯莫斯科地铁 2004年 爆炸 40人死亡 150多人受伤 4、美国纽约地铁 2004年 爆炸 被及时阻止 5、伦敦地铁 2005年 爆炸 90人死亡 700多人受伤
风险因素分析及地铁恐怖袭击的危害特点 : 在地铁运行过程中,容流量大,人员密集,一旦遭受袭击,由于处于地下,人员疏散和救援难度非常大,而地铁环境又具有以下特点: ●需主动通风,一旦遭遇爆炸或纵火,烟雾及缺氧将导致重大人员伤害: ●地铁贯通城市中心,如遭遇爆炸,将影响地表建筑; ●在地图中,通风气流和隧道活塞气流可使生化及放射性污染物迅速扩散,造成大面积二次污染。
以上因素都容易使危害扩大,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而且地铁的建设成本很高,一旦遭遇破坏,本身就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例如,1995年,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成员向东京地铁内投放了沙林毒气,直接造成严重伤亡。事件发生当天,政府所在地及国会周围的几条地铁主干线被迫关闭,26个地铁站受到影响,东京交通陷入一片混乱。2004年,一名自杀者在莫斯科市中心挤满上班人群的地铁车厢里拉响了隐藏在身上的炸弹,造成重大伤亡。
可以看出,对地铁进行袭击不仅容易造成严重大伤亡,而且严重影响城市生活,破坏公众信心。因此,随着9.11后航空领域安检级别的加强,地下轨道交通极易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亟待需要开展安检,主动防控。与航空安检相比,地铁密集的人员流动使安检难度加大,需要根据爆炸、枪支、刀具、可燃物、可生化制剂等不同的恐怖袭击种类,提高相应的探测能力和事故发生后快速响应处置能力。
安检解决方案: 配置安检门、毒品炸药探测器、手持金属探测器、人员十分密集的大型站,可配置X光机进行扫描。
上一条:校园安检门方案图 下一条:海关安检门 码头安检门应用方案
相关产品导航:安检门 安检机 X光机 安检X光机 车底检查镜 视频车底检查镜 |